本篇文章3142字,讀完約8分鐘

劉昌一生事跡

現在我們從古城開封南劉府胡同劉昌家,從陜西到河北,從河北到山東,從山東到北京,最后到開封,沿著劉昌的公式軌跡,看看他是個怎么樣的人。

劉昌,字瀛洲,河南祥符人。 《邑志》中有“夢丙、庠生、勤怠公之父”的記載,劉昌的父親劉夢丙是秀才。 劉昌是個“少孤”,從小就失去了父母。 他專心學習,勤奮努力,明日啟五年( 1625年)進士,被授予陜西三原縣奉行。 他為了勤勞地為人民,安撫人民,讓人民過上穩定的生活,制定了許多惠民措施。 他每月多次為舉子上課,指導舉子學習。 通過丁卯年科舉考試、三原縣考試的,多是日后歷史上有名的人。

當時“權珰”(得力太監)魏忠賢身居高位,權勢熏天,各州縣為魏忠賢建的“生祠”(為活人建的祠)遍布世界,但只有劉昌主政的三原縣不見動靜,為魏忠賢建寺 上面是去三原縣追查,劉昌據理力爭,利害攸關,幸運免責。 家里老人去世的時候,劉昌回家很喪。 三原縣的老百姓聽到后,自發地為劉昌建生祠祭祀他。

劉昌服喪期滿,被任命為直隸省大名府元城縣奉行。 在官員考核時,其業績突出、才華出眾、被推薦“卓異”,被提拔到浙江道御史,重新將婦產科給了案件。

劉昌疏遠朝廷,舉報樞臣張風翼(保定巡撫)、提督太監劉文忠縱寇,因言涉溫體仁(宰相、輔相)被召見首都。 崇禎帝讀完劉昌的上疏后,將其召回,補充官科供案。 不到三天,劉昌又彈了臺灣大臣廖維義等人,被錄用了。 劉昌彈劾官員不回避當權者,朝野熱議,無不稱贊。

崇禎15年( 1642年),劉昌主管山東科考,所做所為深得人心。 檢閱張肯堂要求皇帝召回因建言被遣返的大臣,劉昌得以恢復原職務。

開封市被黃河淹沒,劉昌彈劾堀河計劃的執行者嚴云京(北岸巡依御史),崇禎帝嚴格檢查,但實際上很難保護自己,不能做這件事。

李自成攻占北京后,劉昌就此,在清順治初年落清。

有時直隸、山東人生活困苦,官方又推行“俵馬”制度,將官馬攤派給人民飼養,這樣增加了人民的負擔。 劉昌提議減少“俵馬”的數量,打折抵消,直隸、山東兩省都實行了這種便宜的方法。

清帝看劉昌勤政,覃恩加封太子太保,還擔任都檢察院左都御史,升格工部尚書。 這是因為“三代,必須封蔭子”。 劉昌生疏,治理黃河、開封河、修城、清理金錢和谷物,許多大的政策方針被皇帝采納。

順治11年( 1654年),河道總管楊方興奏報告黃河泛濫,在事件中要求許作梅恢復九河舊路。 皇帝下敕令,召集大臣廷會議,劉昌附議。 所以,因為長時間被淹沒,問題很難處理,請皇帝和知事一起下令詳細調查,然后拿出處理方案。 由于事件中林起龍彈劾楊方興未決,河北被淹。 而彈劾劉昌雖為工部尚書,卻應借會商調查河道之機,掩蓋楊方興未決之罪,追究其責任。 當時劉昌在直隸省救援,皇帝讓他回北京對質。 因劉昌通報與事實不符,林起龍因冤案被定罪。

順治11年( 1654年)正月,在事發的饒宇儀式上彈劾劉昌,看黃河河工玩忽職守,“制造鐵斛遷延”,要求工部調查解決。 皇帝命令劉昌回答。 劉昌在黃河河工多次督促制造鐵斛,但質量達不到標準,為“火候強”辯解,已不在庭議。

順治11年( 1654年) 3月,直到干清宮完工,皇帝賜劉昌馬和金銀緞子,調任刑部尚書。 劉昌“力辭”,皇帝挽留。 劉昌秉公執法,客觀公正。 當時刑部積案1800余件,劉昌仔細審理,公正斷案,冤案得到糾正。 晉升少保兼太子太保后,皇帝派他管理首都以南的事件。 在他審理的案件中,被判刑的囚犯沒有控告冤獄。 考核的時候,他滿分,然后擔任少傅、太子太傅。

順治14年( 1657年),劉昌讓皇帝回鄉為父母安葬,還修理了他妻子朱氏的墓,皇帝送了500兩銀子給他祭祀。

順治17年( 1660年),劉昌病弱,懇求辭職,“情詞緊急”。 皇帝多次征求大臣的意見,明明知道挽留不了劉昌,卻依然出圣旨,用溫和的話稱贊他:“勛爵干練,勤奮?!?“念年齒已經邁開腳步,在原官那里工作”。

皇帝親自安排了各地的宿營地,從很遠的地方送到原籍開封。 然后,《荸薺入監》讓其中一個兒子不考國子監而學習。

晚年劉昌在開封

工作(退休)后的劉昌回到開封,保持了處世的謙虛和低調。 “在家樸素”,吃穿程度非常簡單樸素。 人們從他家門前經過,但不知道他是朝廷的命官。 “門庭蕭寂,觀者不知貴官”。

劉昌謝絕了達官貴人的交往,關上大門為孩子們上課,指導子孫后代的學習。 關于人們切身受益這件事,他為他們的代言人官方反映,幫助他們處理實際困難和問題,人們為他稱頌。 士林里有人望而卻步,愿意和他交往。 年末和他的生日,陜西三原縣、河北元城縣的百姓也拜訪了他家。

康熙九年( 1670年),劉昌去世。 “葬禮的例子,死后的勤奮”。 劉昌對開封的遺存有根據的至少有三處。

開府城隍廟于明末被黃水摧毀,清順治15年( 1658年),劉昌重建。

劉昌重建了白衣閣等建筑,為開封古城的重建做出了貢獻。

劉昌寫的《相國寺碑記的重建》《大相國寺大殿碑文的重建》《大道宮碑文的改建》《修學碑文記的翻新》《大中丞賈公去思記》等至今仍保留在《順治祥符縣志點學?!贰豆饩w二十四年新修祥符縣志》中,后世仍在繼續。

劉昌一門五進士

根據文史專家沙旭升的研究,劉昌家是五進士,僅次于開封市徐府街徐家。

劉昌,天啟5年( 1625年)進士,3甲,第167位。

劉銘常,嘉慶10年( 1805年)進士,3甲,第42位。

劉垃楠,咸豐二年( 1852年)進士,3甲,排名第85位。

劉璽,咸豐3年( 1853年)進士,2甲,第77位。

劉銘鼎,嘉慶7年( 1802年)進士,3甲,第128位。

劉銘常、字椒雨、少傅昌四世孫。 父親克平均,歲貢生哥哥銘鼎,進士,直隸龍門令。 與銘負夙慧、好讀書、嘉慶甲子、乙丑聯捷進士、哥哥的文名齊名,有時有“二難”的榮譽。 奉行肅立于四川,歷任羅江、仁壽、蒼溪、達縣、成都奉行。 俗、少業儒、鄉榜三十年未垂,銘常因文廟殿廢而頹,提倡修,捐千金,紳民繼位,工后、科學得険,眾多魁解,春秋排行榜不斷出書。 最提拔攝巴州,移動到瀘州、直隸州。 癸丑分校鄉鉉,精心篩選,獲得眾多名人。 蜀地多山,山民遠官,有最殘忍趙興龍者,妄人也,潛雕木龍,圓滿完成麟角,晚上躺在榻榻米間,久背印龍形,后誘惑人們,信仰愚民信之,不考慮富博假職。 用“愚民無知、聚集錢”來勸誡。 治獄明決、多平反、人稱于公(于謙)再世。 合州知州,死于官。 子、濟、進士、湖南石門縣。 潤、進士、浙江秀水縣。 淵、翰林、權江蘇徐州府知府洼、翰林、廣東廣州知府。 鴻、摩生。

“劉府胡同與劉昌(下)”

劉廷鏃、字麟海、祥符人、少傅劉昌玄孫(五世孫)、山西壺關縣劉延芳的第三個兒子,少負異才,讀書背誦,工詩賦、好字學、古體詩文無一不通。 督學莊被公認為他是奇才。 拔貢于干丁酉( 1777年),年二十四歲畢業。 遺稿豐富。

縣九韶說:“那首古詩打算擇身出入顏謝之間,近身哀艷絕倫,走進義山昌黎的房間,大梁詩家從張譙明那里抗議后,繼承人的聲音很少。 如果是天年,為騷壇執牛耳,可惜才華被豐富地促進,復制憎惡的生命到達了哪里? ”。 子、湛、邑大夫。 孫、毗棠、毗楠俱樂部光進士編輯了其詩賦名《淡泊齋誦芬集》,是河督喬松年刊的。

劉璐楠、劉廷鏃之孫、字南卿、祥符人。 道己酉科副貢、咸豐辛亥入鄉,壬子入土,禮部主事歷史官江南道監察御史,同治五年調轉禮科掌印于事件中,授安徽鳳潁六泗道署理按察使,旋即休于原品。 光緒3年入籍從事煮飯工作,為獎加上了按察使的頭銜。 毗楠在諫垣章凡幾十上,人們臣服于其偉大的提案,著有《淡泊齋諫草》四卷,等待出版。

根據沙旭升的研究,劉昌后人居開封城南16公里的大關頭村,子孫搬遷到城東7.5公里的工廠尚村(火力發電廠東南)。 (下)

標題:“劉府胡同與劉昌(下)”

地址:http://www.mygoodgear.com/kfwh/177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