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3014字,讀完約8分鐘

明末遺民無名氏的著作《如夢錄》是一本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書,是研究明代開封的珍貴文獻。 因此,史學界極其重視并經常引用這本書。

1

常茂徠根據裴氏藏本修訂的《如夢錄》

早在1935年,我國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周作人就以不知道為筆名發表了文案,說《如夢錄》是他最喜歡的書。 他說:“朋友從開封來,給我寄了刻在河南官書局的幾本書。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無名的《如夢錄》。 由明末遺老編撰,記錄了開封鼎盛時期的情景,也還是宋遺民著的《夢華》、《夢梁》。 《如夢錄》講述了從無刻本到咸豐二年( 1852年)汴人常茂徠開始由裴氏藏本參付梓的故事。 這表明常茂徠修訂《如夢錄》的依據是裴氏藏本。 (見1935年8月3日《華北日報》)因此,《如夢錄》付梓時,常茂徠寫了《序》,開頭就說《如夢錄》仿《東京夢華錄》。 不能事先物色30年。 今年秋天,我編輯了裴君春橋,開始看它。 所以,裴春橋是與《如夢錄》密切相關的人物。 裴春橋為什么要隱藏當時極其稀少的《如夢錄》?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,有必要調查裴春橋的個體經驗及其家庭背景。

“裴春橋與《如夢錄》”

2

裴春橋的個人經歷

裴春橋,即裴雋。 裴隈( 1786? 本名裴奉青,字春橋,河南開封人。 孔憲易教授校注的《如夢錄》錯誤地將裴春橋稱為鄧陵人,可能是因為孫沛維俊住在鄧陵,或者是鄧陵有裴家陵的墓。 實際上,光緒年修訂《祥符縣志》時,有記載裴春橋的,但以裴俊的名字記載,與他收藏《如夢錄》無關。 人們往往忽視考證裴勇俊的尺寸,不知道裴勇俊是裴春橋。 《祥符縣志》的《經籍志》上記載著《吟藥房詩文集》和《逸叟畫譜》。 據此,裴春橋是一位不會寫詩、畫得不好的文人,詩畫水平很高,達到了縣志上記載的程度。 根據河南清風拍賣有限公司在網上發布的消息,年12月,裴春橋42歲時畫的竹條幅被拍賣一幅,春橋裴俊在他的題字戊子夏身上寫墨,蓋章的印章臣隈的印章和手指生活。 目前,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院長范曾在這篇條幅上也寫了題字,認為這幅畫堪稱佳作,其藝術水平介于顧安夏泉之間。 顧安、竹墨畫得很好的元代畫家。 夏泉是明代畫竹墨的大師。 河南大學收藏的常茂徠遺稿《怡古堂文賤》有一篇文章《裴春橋六面石印跋》,證明裴春橋蘊藏著金石。 另外,《祥符縣志》的《人物志》中有裴春橋嗣子裴季芳傳,但沒有提到裴春橋收藏的《如夢錄》,只介紹了裴季芳、雋子。 1946年裴志璽修訂的《裴氏世譜》記錄了裴春橋的簡歷:隈、振五子、字春橋、監生、封奉直醫生、內閣中本加三級。 據此,裴春橋一生未服役,他所獲官名皆為虛銜,兒子裴季芳擔任內閣書和軍機章京,因此他獲得了官名。 值得觀察的是,《祥符縣志》的裴季芳傳,著重描寫他為人官清廉,他說北京等級祿薄,家里沒有石頭負擔,但處處可以盈利,另外,他長時間是官員,但像普通知識分子一樣。 總之,裴春橋本人一生無官職,經濟能力有限,兒子雖是官員,但很清廉,不會給他太多錢。 所以,裴春橋沒有購買稀缺圖書的經濟能力,他收藏的《如夢錄》可能是留給上一代的。 因此,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家庭背景。

“裴春橋與《如夢錄》”

3

裴春橋的家庭背景

裴春橋是唐代名相裴度的子孫,祖籍山西曲沃。 裴春橋的父親裴振( 1746~1795年)于干隆五十五年( 1790年)被罷免,不久后從安徽亳州遷到開封。 當時5、6歲的裴春橋和大3歲的哥哥裴奉隨行。 裴春橋、裴奉曾兩人在開封學習,因此成為了開封裴的第一代。 根據裴氏的家譜《裴母查舒適的墓志銘》及其子孫朱卷,可以看出裴春橋上一代的簡潔。

裴春橋的祖父裴玉圃、祖母查容端。 裴玉圃( 1725~1807 ),本名裴文。 章學誠在《裴媽媽在調查舒適的墓志銘》中說,裴玉園因為落在老房子里,和父親一起在首都工作,侄子館在天津。 之后,他就任江西小官。 裴玉田的經濟能力和職務表明,他購買、收藏《如夢錄》的可能性很低,但裴玉田妻子的查容端很可能有《如夢錄》。 查端是天津大鹽商調查日干的孫女,文化名人調查仁的三女,很有文采,寫的是《曉鏡閣稿》。 惲珠編著的《國朝閨媛正始集》在她寫的《秋燈》詩的標題下,記載了她教長子裴振讀書的事:振、字為西鷺、干隆乙未進士,年僅五歲,可背誦唐詩百首,均獲傳誦。 查容端出身豪門,她家建了天津名園水西莊。 她的父親姓仁( 1695~1749年),字為心谷,號為蓮坡。 由于仁在科學的場合失意,屏蔽了工作場所,專心于學問。 他利用自己豐富的財力,廣泛放置圖書金石,聚集了南北文人學者。 當時許多名人寓居水西莊,他們和查為仁在這里吟詩、揮毫書畫、研究經史,創作出許多詩詞、文案、書法、繪畫作品。 查為仁著有《庶塘未定稿》、《蓮坂詩話》等,他查閱了為仁與快照的合箋,將其收入《四庫全書》。 在查家濃厚的文化氛圍中,那個女性文采頗多。 她們的詩作的一部分被收錄在梅成棟編纂的《津門詩簽》中,成為了這本書的第二十卷,其中有兩首在審容端吟誦水西莊的詩。 近年出版的大規模圖畫書《水西余韻》,由天津市政協和天津市博物館聯合編撰,這本圖畫書的《蘭閨清韻》,是仁諸娘、媳婦兒為了離別而為仁的二女察風出閣時的語錄,是其中的調查殘端作品,格調 章學誠高度評價查容端的才能,說她通過毛鄭詩,特別是《昭明文選》、唐宋大家的文。 于詩喜白氏樂府、陸氏劍南諸作、涉筆詠歌、動輒與之相似。 (參見《裴母查好人墓志銘》)查容端文化素養高,應該理解稀有珍本《如夢錄》的價值。 家境豪邁,非常重視文化,他家送女兒嫁妝,除了金玉珠寶外,放一些文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,所以她很可能有《如夢錄》。

“裴春橋與《如夢錄》”

裴春橋的父親裴振、母親趙氏。 裴振( 1746~1795歲),原名裴立齋,干隆三十九年( 1774年)舉人,干隆四十年( 1775年)進士,著有《玩易樓存稿》詩文十卷,奉天府教授、安徽蒙城縣、亳州知州、署泗州直隸州、任 他在安徽蒙城縣令的時候,遭遇天災,受災群眾流離失所的時候,他開倉救災,全力救濟。 災后,又播下了牛的種子,播下了種子,迅速恢復了災區的經濟。 (見西江篇《相文武風流千古》)。 他因有救濟能力而晉升為亳州知州。 亳州知州任職期間,他委托章學誠編纂《亳州志》。 裴振為組織撰寫地方志,做了多種準備,準備的各種參考資料中,可能有《如夢錄》。 不久,裴振將被罷免。 據《清實錄》記載,在前任知州裴振任內,村民楊洪用斧頭砍死伊妻魏氏,伊父楊士美拉救起,不慎頭部受傷死亡,楊洪立即逃生。 經過裴振親詣檢查的消息,差距還沒有調查,沒有詳細報告。 據此,將知州裴振免職。 章學誠認為裴振在楊洪事件中有牽連,說:“聽到震動看錯了官?!?(參見《章學誠遺書》卷十六)罷工的裴振在失意中選擇的落腳點是文化名城開封。 他的這個選擇有助于子孫后代的迅速發展。 到咸豐二年( 1852年),裴先生二代在開封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學業不斷推進,裴春橋子裴季芳、侄裴季勛相繼報考中進士,分別擔任內閣中書和候補奉行,裴春橋自然高興。 那年秋天,66歲的裴春橋無私地向常茂徠提供了稀有珍本《如夢錄》。 到了光緒年,開封裴氏第三代科舉考試成績更好,裴春橋的四個孫子都功名當官,下一任孫裴維俊和侄子孫裴維在光緒元年( 1875年)在該排行榜上被列出,不久裴維又考取了中士,并 于是,裴春橋一家成了晚清開封有名的科舉家族。 裴志璽修訂《裴氏世譜》時,特別記載了裴振過渡河南開封城。

“裴春橋與《如夢錄》”

根據以上介紹和分解,裴春橋藏《如夢錄》不是本人購買的,可能是祖母和父親的藏書。

標題:“裴春橋與《如夢錄》”

地址:http://www.mygoodgear.com/kfwh/180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