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093字,讀完約3分鐘
由于人口結構的不同,明清兩代開封城市的商業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 明代,由于高成本群體的縮小,開封城市生活人口的支出等級明顯下降,商業構成中民生日用品的比重上升。 清代,開封商業主要為本城居民服務,以零售業為主,其商品來自朱仙鎮,集散功能十分有限。 河南是無督之省,河南巡撫除例兼都檢察院右副都御史標題外,還兼任武職提督,所以開封的河南巡撫雅門叫撫提院署,原址在省府西街一帶。
開封清代河南省城,在清光緒24年( 1898年)的祥符縣城圖和清光緒33年( 1907年)河南省城地輿全圖中,清晰地標示了清代開封的政府機關、機關、市政府。
清朝、滿族執政,八旗制度盛行中國,遼寧、北京、西安、廣州、成都、呼和浩特、開封等19個城市八旗駐扎滿洲。 開封八旗駐防設在1720年,是清代八旗駐防黃河防線的重要一環。
清代中葉是開封商業迅速發展的時期,各地商幫在開封建了48家以上會館,創立最早的是設在財政廳東街路北,1778年建成的浙江會館,創始人是浙江人何恭惠、章繼輝。 浙江會館一開始為了鄉祠的性質,處理了一些施藥、棄棺等慈善事件,捐款增加,除改建原住所外,房屋增加到169家,土地增加到120畝,會員也增加到230人,會務非常發達。 光緒年間,浙江廉晉省在會館前院加蓋群樓蓋、舞臺,擴建西院住宅。 1931年,浙江會館更名為浙江旅汴同鄉會。
當時開封的唯一的官營會館是八旗會館,也稱為直奉會館,建于清道光年之間。 八旗會館規模宏大,建筑華麗,共有五所大院。 一院是歡迎門大廳,是迎接過去官員洗塵的餞別場所,東西廂房和西偏院是會館士兵駐扎的地方,東偏院是八旗官學所在地。 第二個住院是會館的辦公場所。 第三住院大廳為宮殿式建筑,是祭祀順治皇帝畫像的地方。 第四個庭院是花圃,占地5畝,亭臺樓西間種海棠,名為海棠園,是游樂之歌和所。 第五住院通有后門,是停棺送棺的地方。 館設施齊全,比不上其他會館。 該會館在解放戰爭時被戰火破壞,原來現在在自由路兒童醫院一帶。
截止到1946年,外國人在開封建造的會館達到63處,分布在市內50多條街道和城墻的郊區。 這些會館,宗旨差不多,很有特色。 在古城小巷深處,哪些曾經繁華的舊會館,就像歲月河畔留下的珍珠,即使布滿灰塵,依然熠熠生輝,時間也掩蓋不了當年的熱鬧與興盛。 走在其中,有時自己的眼睛難以置信,無論如何也無法將史實與現實聯系起來。 什么樣的舊會館遺跡曾經的繁華和今天的落莫形成了鮮明的對應,舊影從來不讓人傷心,只有史志中字里行間的影像能慰藉我們雜亂的思緒、悲傷的心。 沒有會館,旅汴商人都成了真正的流浪異鄉人,一直奔波,是旅人,不是歸人。
標題:“畫說開封雙龍巷(八)”
地址:http://www.mygoodgear.com/kfwh/1811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