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3234字,讀完約8分鐘
墨是文房四寶之一,是古代文人畫畫的必備之物,比其他三寶筆、紙、硯有特別獨特的地方,不僅值得采用,而且有很高的收藏價值。 歷代出了很多有名的制墨家,宋代在都開封大相國寺賣墨的潘谷就是其中之一。
歷代名士將墨成名
古人非常講究墨水,好的墨水必須是致密、芳香族的人,也便于刷墨水,寫在紙上烏黑發亮,永不褪色。 一代墨水制造者經過研究實踐,創造了一套科學的墨水制造方法,也出現了多位墨水制造名家,其中最有名的墨水制造者要數五代南唐宮廷墨水制造師李廷。
李廷原姓奚,他父親奚超原是河北易州的制墨人。 唐王朝,為了逃避戰亂,西超攜全家來到安徽歙州,看到這里盛產制墨原料松木,于是在這里舉辦了制墨研討會。 奚家制墨工作室因制墨技術高超而很快出名,南唐國主任命奚超為制墨官,取名李。 李超及其子廷、汀寬、其孫承宴、承安等人都是制墨名家,他們為南唐王朝生產了許多珍貴的名墨,被稱為李墨,其中最好的是李廷墨。 宋代著名書法家蔡襄曾評價李廷墨說:李廷墨能刨木,落溝經月不錯。 也就是說,李廷墨細密,研磨到薄片時,硬如刀,鋒利如木。 如果墨掉進溝里,泡一個月也不會軟腐爛。 南唐時還有一位制墨名家張遇。 他做的墨也是神品。
北宋開寶8年( 975年)冬,宋軍攻占金陵,南唐滅亡。 宋軍將南唐后主李煜等壓在開封之外,還將南唐的宮中珍寶一下子掠奪到宋朝的宮中,其中含有大量的李墨。 這些李墨沒有被重視,在修理大相國寺時,大量的李墨被黑漆粉刷了大門,李墨從此損失大半,后來李墨被用作送給大臣的禮物。 到了宋徽宗那一年,李墨變得相當稀少,那時說錢可以得到,李氏的墨不能得到。
由于北宋文化藝術繁榮迅速發展,畫、書法對佳墨的訴求很大,制墨業也發展很快,涌現出陳瞻、張滋、潘谷等多位制墨名家,其中開封大相國寺賣墨的潘谷在全國影響非常大。
在大相國寺賣墨的潘谷
據《東京夢華錄》記載,北宋時期,大相國寺內萬姓交易大市場開封,每月開放5次,各種商品琳瑯滿目,一應俱全,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。 在大相國寺內靠近佛殿的孟家道院,有趙文秀筆、潘谷墨等店鋪。 在京城開封的市中心開店賣墨,證明了潘谷真的不簡單。
潘谷又名潘翁,生年不詳,死于北宋元末年( 1091年~1094年),他的制墨活動時間最少也有30年。 潘谷是哪里人,有幾種說法。 元代陸友《墨史》中說潘谷是河洛間墨師,即河南洛陽一帶的人。 有人說潘谷是安徽歙州人。 這些說法目前無從考證,潘谷開封大相國寺賣墨,在開封與文人雅士交往,同時死于開封,這是《東京夢華錄》和多位宋人的筆記本上記載的事實。
潘谷做的墨具有很高的品質,他自己做的松丸、獐等墨,質地細膩、潮濕不敗,同時有濃郁的香味、香徹筋骨,磨盡香衰,被認為是墨中的神品,聞名全國。 潘谷制的墨不僅質量高,而且價格公道。 這很受當時的讀書人歡迎,因為它的生意很好。 潘谷還背著墨盒,去一時會館、書院為那里的讀書人送墨開門。 如果買墨的人暫時沒有錢,他可以信任你。 如果一些貧困的讀書人沒有錢買墨,潘谷會把一些破墨塊送給他們。 這些墨塊的質量也非常好,有些不影響采用。
潘谷與當時的文人雅士交往甚多,宋代著名詩人、書法家黃庭堅與他有深交。 潘谷有一天請客人到黃庭堅家,黃庭堅掏出自己重要的墨水要求他辨認。 潘谷隔著錦囊摸了摸里面的墨塊,立刻把這塊墨小心翼翼地放在錦囊上,對著它磕頭說道:這個世界的寶藏也是。 拿出來一看,里面是半丸李廷墨。 黃庭堅又拿起另一個盛墨的錦囊,潘谷用手摸了摸,嘆了口氣:我老了,現在做不出這樣好的墨了。 拿出來一看,里面是潘谷20年前做的墨。 潘谷鑒墨的本領如此神化,令人欽佩。 這個故事還有一種說法,有名名詞秦觀請潘谷隔囊辨墨,情節相似。 有人說泛谷不是李廷墨,而是李承宴墨。 我想黃庭堅和秦觀兩人也有可能分別請潘谷隔囊分墨。
蘇軾詩贊潘墨仙
雖然蘇軾和潘谷沒有見過面,但蘇軾很贊賞潘谷的人品和制墨技術,他在文案中多次提到潘谷,并為潘谷寫了幾首詩。 元豐八年( 1085年),蘇軾寫了一首詩《贈潘谷》。
潘曉踩著河里的陽春
明珠嚇了市里的人。
看著馬蹄下
胸前堆積著泥土和塵埃。
墨面包如何穿透褐色
瑯餅敲玄笏。
襯衫烏黑,手像烏龜一樣
在不損害冰壺的情況下蓄秋月。
世界輕視現在
張爭妍。
下海找李白,
看著天空畫墨仙。
這首詩開頭說的潘郎是指晉代著名詩人潘岳。 潘岳,字安仁,他講究儀表,被稱為美男子,曾任河陽縣令,在河陽種桃李,曾被傳為美談,但他為人惡劣,結下了當時的掌權者賈謐,備受詬病。 詩中曉踏河陽春說他種桃李,看馬蹄下,說他沒骨頭,巴結當權者,被人瞧不起。 蘇軾對潘岳的批判性描寫是為了襯托姓潘的人墨潘,也就是本詩的主人公、制墨師潘谷。 潘谷穿著烏黑的破衣服,手也粗糙,開著個大洞,但他人品高尚,技藝超群,能做出質量極高的墨。 最后四句話是,人們只知道過去的李廷和張遇制的墨很好,卻不知道潘谷是現代的制墨大師和墨仙。
蘇軾是宋代的大文豪、詩人,也是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。 他對墨有特殊的愛好和很高的鑒賞力。 他對潘谷的人品和制墨水平評價這么高,潘谷確實有過人之處。 蘇軾這首詩很有名,其中無害的冰壺秋月還引用了形容人心純潔、品德高尚的成語冰壺秋月。
有一次蘇軾的好朋友孫覺(號荊老)給蘇軾送了一點好墨。 其中有潘谷墨。 蘇軾收到墨水很高興,寫了四首詩。 詩名叫《孫荃老寄墨水四首》,它的第一首是寫潘谷。
徂徠沒有老松,易水沒有良工。
簡享受海浪,妙手只有潘翁。
魚的細胞是萬杵,犀角盤是雙龍。
不能使用墨成,進入蓬萊宮。
蓬萊春晝永,玉殿明房櫳。
金箋散落著白花,瑞霧飄散著彩虹。
遙憐沉醉于常侍,笑開天容。
根據這首詩,盛產木材的彝松木不是制墨的好松木,在以眾多制墨師而聞名的易州沒有真正的好制墨師。 制作好墨的好材料是樂浪,即取自朝鮮半島的,真正的制墨高手,妙手是潘谷。 制墨膠是用魚細胞煮制成的,墨中香料的成分有珍貴的犀角,經過千辛萬苦可以制墨。
潘谷制的好墨自己不能采用,但通常人也不能采用,蓬萊宮,也就是皇宮里要為皇帝采用而奉獻。 蓬萊春晝永,玉殿明房櫳寫皇宮豪華,皇帝用好墨在金箋紙上寫飛白體字,很高興,笑開天容。 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知道潘谷墨當時已經作為貢品獻給皇宮。
潘谷之死
潘谷是全國有名的墨水制造大師,他不僅墨水制造技術高超,為人處世也與常人不同,他的死充滿了傳奇色彩。
有一天,潘谷掏出別人欠他的債,放火燒干凈,然后喝了三天,喝得酩酊大醉,不出門。 幾天后,他的家人發現他在郊外歇斯底里地坐著,手里拿著串珠,靜靜地死去。 人們發現他的時候,他的身體還沒有僵硬,像往常一樣柔軟。
潘谷的死因是個謎,誰也說不清楚。 他可能是受不了生活和社會的壓力,以喝醉的方式尋求解放,喝醉后狂奔,迷失道路,不幸墜入枯井而死。 他看到紅塵,可能厭倦了世俗的生活。 早就找到那口枯井了,自己進去了,可是一輩子。 當時的人都說潘谷之死是道成仙去的,這也是應蘇軾的詩句,下海找李白,空看人間畫墨仙。
當時的人們對潘谷先生的死感到非常惋惜。 蘇軾在潘谷死后多次寫信給他說。 在《本潘谷墨》中,他說:“賣墨者潘谷,佗不認識那個人,但聽說其所作所為,不是市井人?!?墨是精妙的,價錢不二,不拿著士和錢求,多少都給。 這不是沒用的人嗎! 余味與詩云:一日入海,尋找李白,天空看人間畫墨仙。 有一天,突然拿起墨水錢券燒掉,喝了三天酒,發狂波走了,跑到井里死了。 人看著它,坐在井里,手里還拿著串珠。
潘谷死后,潘谷墨也變得更珍貴了。 蘇軾給他最好的朋友王禹錫送了一點墨水。 其中也有潘谷墨水。 在給王禹錫的信中他說。 “還有大小八丸,這個潘谷和一貴的人造人,山谷死了,無法恢復,必須是罕見的。
潘墨是墨中的珍品,為當時的人和子孫珍藏,著迷。 宋徽宗御藏的極品墨八松煙(也叫八松梵)都出自潘谷之手,之后此墨被清代安徽歙州制墨名家胡開文收藏。 目前為止,潘谷墨已經弄不到了。
標題:“北宋開封“墨仙”潘谷”
地址:http://www.mygoodgear.com/kfwh/18192.html